安全环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安全环境 > 职业卫生 > 信息浏览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年产680万套智能变频空调生产线扩能暨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公示
发布时间: 2025-09-22 14:39:14  点击次数: 116  来源: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年产680万套智能变频空调生产线扩能暨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单位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经开区三江大道128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年产680万套智能变频空调生产线扩能暨技术升级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建设地址:四川省绵阳市经开区三江大道128号。

项目性质改扩建。

行业分类: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85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实际建设内容及规模以现有生产线为依托,对原有设备更新改造。购置空调两器、电控高效示范线、真空脱脂、超高速冲床、无收缩胀管机、弯管机、自动氦检、UV炉、氮气波峰、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实验及检测设备、电动叉车、环保治理等先进节能环保设施设备300余(台)套,淘汰能耗、排放、安全不达标的设备。项目升级改造完成后,形成年产能680万套家用智能变频空调、20万套中央空调的生产能力。建设项目不新增人员,均为现有人员调配。

项目依托情况说明:本项目为原有厂区新增改建项目,供配电、给排水、供气、仓储设施均为依托;办公区依托现有办公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由现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

项目组人员

项目负责人

孙爱红

个人资质编号

川职(评)20210133号

报告编制人

周俊汲

个人资质编号

川职(评)20220143号

现场调查人员

周俊汲、孙爱红

现场调查时间

2025.6.6

企业陪同人

杨春银

采样、检测人员

袁欣、龙波孙鑫、易冯、曾智强

采样、检测时间

2025.7.7-7.10

企业陪同人

杨春银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化学毒物:铜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锡、松香、异丙醇、硼酸三甲酯、甲醇、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2)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及红外辐射、低温、激光辐射。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甲醇、异丙醇、二氧化锡、铜烟、高温

检测结果:建设项目作业人员接触的甲醇、异丙醇、铜烟、二氧化锡的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19)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各个岗位接触的噪声、高温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评价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2019年修订)判断,建设项目属于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85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发[2021]5),结合建设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分析,判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

二、建议

1.建设项目应加强尾气处理装置、中央空调系统等设施检修维护,发现其不满足要求时及时处理,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设施正常运行。

2.生产设备正常运行后,应加强设备管理,不断提高设备检修质量,保障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

3.通过运行实践,查找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完善。

4.应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2013]171)的要求,结合建设项目运行情况,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5.建设项目应自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并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7]90)严格落实三同时工作。

6.生产装置正常运行后,应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2020]5)的规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

7.作业场所的警示标识出现模糊不清、掉落现场,应及时进行维护、更换。

8.建设项目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2]441)的规定,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保证培训学时、培训内容符合要求。

9.不断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救援设施存放处应确保劳动者知晓(且应使劳动者掌握急救用品的使用方法),并在醒目的位置设置警示标识,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10.管理人员应经常性检查员工个体防护用品佩戴使用情况,定期培训,保证作业人员可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为从业人员配备的防护用品要保持有效,做到及时更换、更新,使防护用品安全、有效。

11.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49)的规定,制定、落实本公司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并保证所需要的专项经费。

12.根据体检结果,结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49)的相关规定,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13.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项目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本项目应及时组织一线接害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随着企业发展,建设项目出现人员更新情况,新增人员应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离岗人员应在劳动者离岗前30日组织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一)报告书专家组意见

1.进一步核实原辅材料化学成分情况;

2.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分析评价和建议;

3.完善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和建议。

(二)建设单位现场专家组意见

1.加强管路焊接作业场所防电焊烟尘措施;

2.加强作业场所高温季节防暑降温措施;

3.规范设置职业卫生公告栏、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4.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做好职业病防护和应急救援设施维护,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5.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培训教育,完善职业卫生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