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安全环境 > 职业卫生 > 信息浏览
攀枝花龙佰丰源矿业有限公司2025年度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公示卡
发布时间: 2025-10-14 11:16:32  点击次数: 17  来源: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攀枝花龙佰丰源矿业有限公司钒钛磁铁矿绿色高效选矿创新技改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建设单位

攀枝花龙佰丰源矿业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地址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粱坪园区内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攀枝花龙佰丰源矿业有限公司钒钛磁铁矿绿色高效选矿创新技改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攀枝花龙佰丰源矿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粱坪园区内

项目性质:改建项目

项目行业分类: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中的铁矿采选

项目投资额:7500万元人民币

主要内容及规模:对原选厂生产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并新建钛精矿浮选系统和钛精矿过滤、烘干生产装置,清污分流系统及配套建设一座110kV输变电站。实现原矿处理量(含低品位混合矿)700t/a,年产铁精矿125t/a,钛精矿40t/a,硫钴精矿2.3t/a。其中新增铁精矿25t/a,钛精矿11t/a,此次验收只包括干燥包装车间

项目组人员

项目负责人

孙爱红

个人资质编号

川职(评)20210133号

报告编制人

蒋次群

个人资质编号

川职卫乙级第2072号

现场调查人员

蒋次群、孙爱红

现场调查时间

2025.4.17

企业陪同人

陈银

采样、检测人员

袁欣、孙鑫

采样、检测时间

2025.8.4-8.6

企业

陪同人

陈银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及热辐射

化学因素:其他粉尘、一氧化碳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高温及热辐射、其他粉尘

噪声、高温检测结果:此次共对1个噪声和高温岗位进行了检测,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规定。

其他粉尘、一氧化碳检测结果:此次共对1其他粉尘1个一氧化碳岗位进行了检测,作业人员接触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的规定。

评价结论与建议

结论:建设单位生产工艺及产品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XG1-2019)的规定,属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中的铁矿采选业。

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公布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发〔20215号),结合建设单位生产规模、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及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潜在危险性、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发生职业病的危(风)险程度等综合分析,判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

综合分析认为,攀枝花龙佰丰源矿业有限公司钒钛磁铁矿绿色高效选矿创新技改工程项目的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较合理,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符合要求,生产工艺较先进,个体防护用品选型符合要求。

根据对攀枝花龙佰丰源矿业有限公司钒钛磁铁矿绿色高效选矿创新技改工程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建设单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在试运行过程中运行状况良好;本次所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作业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要求,生产作业环境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卫生状况,正常生产时能保护大多数生产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我公司认为,攀枝花龙佰丰源矿业有限公司钒钛磁铁矿绿色高效选矿创新技改工程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要求,具备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条件。

建议:(1)生产正常运行后,应加强设备管理,不断提高设备检修质量,保障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

2)通过运行实践,查找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完善。

3)建设单位应自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并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17]90)严格落实三同时工作。

4)生产装置正常运行后,应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2020〕第5号的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

5)及时更新职业卫生公告栏中检测数据内容。

6)建设单位应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2441号)的规定,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保证培训学时、培训内容符合要求。

7)建设单位应逐步配备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设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检测、管控,发现超标岗位及时处理。

8)不断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救援设施存放处应确保劳动者知晓(且应使劳动者掌握急救用品的使用方法),并在醒目的位置设置警示标识,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9)管理人员应经常性检查员工佩戴使用情况,定期培训,保证作业人员可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为从业人员配备的防护用品要保持有效,做到及时更换、更新,使防护用品安全、有效。

10)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49)的规定,制定、落实本公司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并保证所需要的专项经费;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应当根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准备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者岗位的劳动者,应当在劳动者离岗前30日内组织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11)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项目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根据体检结果,结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49)的相关规定,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12)建设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8]24)的要求,应在劳动者离岗前30日组织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一) 报告书专家组意见

1.修改完善评价依据,核实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2.核实“评价范围”、“评价内容”章节内容与立项备案表中建设内容之间的对应性;核实项目投资额及职业病防护设施投资额;

3.结合评价范围和项目现场实际,对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评价内容进行细化;

4.核实监测结果的评价:

5.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评价,防护设施及措施应具体,并考虑其具有可行性、针对性;

6.校核文本,对专家其他意见一并进行修改完善。

(二)建设单位现场专家组意见

1.完善职业危害告知卡、警示标识和职业卫生公告栏的设置;

2.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做好岗前、岗中和离岗体检;

3.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